一,1934年格雷厄姆首次出版《证券分析》,国会议员曾经问格雷厄姆:“是什么力量使价格最终回归于价值呢?”
格雷厄姆回答道:“这正是我们行业的一个神秘之处。对我和对其他任何人而言,也一样神奇。但我们从经验上知道,最终市场会使股价回归于价值。”这个疑问几十年前大家也都在问,国会议员的问题和我们的疑问实际是一个问题,价格会不会回归价值,什么力量让价格回归。格雷厄姆似乎没有正面回答,但却也是很明确:这是股市经验总结,价格必将回归价值。
这实际就是股市里的“均值回归理论”,股价长期终究是围绕价值(或者资产)上下波动,最终必将回归价值(或资产)。
这就是股市里的一个根本规律,规律的力量,经验的总结。再探究下去,就是那句话“股市长期是称重器”(称的是净资产,利润总要累计到资产上),更深究下去,就是哲学理念“合理终将存在”。这个世界,短期是“存在即是合理”,长期必然是“合理终将存在”。


2018年8月4号《红周刊》:芒格先生,接下来和您交流的问题是国内职业投资人否极泰基金的总经理董宝珍先生在投资中的困惑。因为一些突发原因他未能来现场与您交流,我们代他提问,并代为转交给您这份“15年茅台酒”以表寸心。

芒格:送我“15年茅台酒”的人,就是我的人啦。如果他有任何问题,我都会很高兴回答。哦,我要问李录,为什么你送我的酒这么便宜!(笑)。

《红周刊》:我会把您的原话转达给董宝珍!他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价格回归价值的。美国曾有议员问格雷厄姆:“是什么力量使价格最终回归于价值呢?”格雷厄姆说:“这正是我们行业的一个神秘之处。对我和对其他任何人而言,也一样神奇。但我们从经验上知道,最终市场会使股价回归于价值。”格雷厄姆先生没有给这个问题提供答案,导致价值投资理论大厦缺少了最重要的一根支柱!芒格先生您能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芒格:当事物变得有价值时,它就会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这是很自然的。比如,雪佛兰汽车,买一辆10年的旧车的花费只相当于一辆新车的三分之一,但每个人都知道一辆新雪佛兰比一辆10年的旧车值钱。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会认识到价值。

虽然疯狂的股票交易者短期会做出疯狂的事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会取胜。

想一想,我们在伯克希尔并没有做什么,但是有大量资金投入到我们的股票中,我们从10万美元开始,很快我们就有了1000万,而现在我们的股票值得更多了,最终股票价值会增长是很自然的事情,重要的是时间。格雷厄姆说短期来看股票市场是一台赌博机器,但长期来看它是一台称重机。市场在长期内将会搞清楚真正的价值是多少。

所以在这个市场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有了足够的时间,价值才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尤其价值增加的时候就会被发现,这个是很自然的,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我个人觉得芒格的回答并没有打消我所有的疑问。)


86年后的2020年10月18日,我觉得段永平至少给出了相对正确的答案:其实公司股票的最终买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公司自己,别人都是过客。股票从A的手上转移到B的手上,理论上对这家公司股价没啥影响。但是推动股价上涨的真正原因,比如公司股票回购,或者分红,就是公司股票的最终买家的操作会导致价格向价值回归。我甚至觉得段永平的这句话是段永平所有投资理念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没有之一。我也觉得做投资的兄弟们如果能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很大的概率可以长期持续在股票市场上赚钱了。


二,但是这个观点对两类公司是不适用的,一是早期的成长股,早期的成长股没有办法产生任何自由现金流,一直在通过股权和债权疯狂扩张。由于扩张的公司通过推高股价持续再融资,早期的投资者照样有着丰厚的回报。二是如果公司的CEO有着极高的资本配置能力,这家公司根本没有必要进行任何分红,比如BRK的巴菲特。对于每一块钱的留存收益,巴菲特可以为BRK股东创造高于一块钱的价值。但是有着极高资本配售能力的CEO是极为罕见的,巴菲特在发现BRK的股价低估的时候,他也会回购股票。巴菲特发现有极高的投资机会时,他也会用BRK的股票去收购其他公司,比如通用再保险。但是用BRK的股票去收购BROWN鞋业就是一大败笔。

我来给大家举几个实例来说明分红和回购的重要性。

01114华晨中国。我看了我自己的持仓,在2024年上半年,01114的持仓不是最高的,但是收益率最高。持续高分红推动股价上涨。我以华晨中国2023年年报为例,来简单估值。大股东欠债,需要持续高分红来偿还债务,这也是我们押注华晨中国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023年报第100页资产负债表,华晨中国净资产为519亿人民币,总负债为32亿,大部分资产都是现金和华晨宝马的股权。如果扣除无形资产0.32亿,PPE 4亿,应收长期贷款22.4亿,剩下的519- 0.32-4-22.4= 492.28亿人民币,基本就等同于净现金。(华晨宝马的股权每年可以产生78亿现金的优质资产,等同于净现金。)而今天2024年5月28日华晨中国的市值为339.55亿港币(315.17亿人民币),也就是华晨中国的市值实际上是远低于净现金的。因为年报时间差,华晨中国在2024年上半年每股分红1.5港币,即1.39亿人民币,总额70.13亿。扣除这个分红,华晨中国的净现金估值为422.15亿,依然远高于市值。

华晨中国在2023年报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8.5亿人民币,上半年已经分红一次每股1.5港币(1.39人民币)X 50.45亿股=70.13亿人民币。这样扣除上半年的分红之后,华晨中国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还有238.4亿,合每股股价对应的现金为4.72人民币。华晨中国在2023年报第96页,联营公司(也就是华晨宝马25%的股权)收益在2023年为78亿人民币。由于宝马占有的75%的股权,理论上一定会用心经营。不考虑任何增长,我们把华晨宝马25%的股权假定为每年产生78亿人民币的现金奶牛,合每股1.55人民币。

华晨中国今天2024年5月28日的股价为6.73港币,即6.25人民币。每股对应的现金为4.72人民币,并且以后每年还可以赚1.55人民币。即使华晨中国的股价从底部翻了三到四倍,依然严重低估。投资就是一个概率问题,但是华晨中国同样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大股东曾经劣迹斑斑,做了很多损害小股东的行为,随着香港证监会的介入,好很多了,大家自己去查华晨中国以前的故事。二是华晨中国最值钱的资产实际上就是华晨宝马25%的股权,即使没有任何增长,每年也可以产生78亿人民币的净利润。但是由于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时代的来临,以特斯拉为首的电动车会不会完全颠覆传统的油车。完全自动驾驶时代需要多长时间走入普通人的生活,可能多会对华晨宝马的估值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把这笔投资向前看3到5年,由于大股东只能通过高分红还债,押注01114华晨中国依然有着极高的胜率。


三,阿里和DDS。阿里和DDS的估值我在以前的文章有提到过,这次再次简单重复一下。DDS的商业模式非常一般,零售业,赚的都是辛苦钱,除了2022到2024年,因为美国供应链的紧张,美国经济的强劲反弹,导致DDS的财务数据非常好。除此之外,这样的ROIC收益率我根本不会考虑。但是DDS的股东获得了巨大的长期回报,原因很简单,即使赚的是辛苦钱,所有的自由现金流,全部通过回购股票回报股东,大家可以查一下他们的流通股股份数,这家公司的大部分股份都已经被回购完了,流通股减少了很多,股价哪有不涨的道理。因为这个最终的买家在推动股价大幅上涨--上市公司本身就是最终的买家。我们甚至觉得A股的任何一家公司,如果能够把所有的自由现金流全部通过回购和分红回报股东,即使ROIC很一般般,股东照样可以有巨大的长期回报。但是我觉得绝大部分A股董事会都不会这么做,很多上市公司并不以股东回报为最终目的。

我也在很早的一篇文章中就分析了阿里。如果蔡崇信能够把所有的垃圾资产变卖,通过现金分红和回购回报股东,转而专注于淘天网上零售,阿里的股价至少翻倍。阿里的利润率比DDS高太多了,但是阿里的股东这么多年赚钱了吗???阿里会小部分回购和分红回报股东,但不太可能像DDS那样,把所有的自由现金流回馈给股东。A股和港股很少有这样的公司,但在美股这样的公司会多一些。我们觉得整个阿里团队,非常聪明,但是缺少一些“本分”的企业特质。他们以前没有那么在意股东回报,以后大概率也不会太在意。


四,张尧投资陕西煤业和段永平投资苹果。他们仓位很重,上市公司通过回购和分红持续回报股东。张尧投资陕西煤业的文章我在前面写过,张尧在2018年买入陕西煤业,买入价为5.2元,也就是张尧持有陕西煤业的5年时间,通过收到的现金分红,就超过5.2元,额外还有卖出股票的收益。

段永平对苹果的投资也是这样,苹果主要是回购股票,只要不低价发行期权,回购股票等同于现金分红。

通过复盘,看到张尧和段永平赚大钱,都是通过重仓一只或几只股票来实现的,但是他们为什么敢重仓,而我却只能分散投资才能安心。实际上对一个企业的认知,普通投资人和段永平还差着20年的功底。


五,我为什么一直在强调分红的重要性,因为也只有这个分红才可以进入公众股东的口袋。我们在港股市场看到很多市值远低于公司净现金的公司,也就是把所有的负债扣除之后,公司持有的净现金远超过市值。很多情况下,公司赚了很多钱,公司账上很多钱,如果不和公众股东分享,投资这样的烟头股毫无意义。但是上市公司的CEO,拿着高薪,衣食住行都由上市公司报销,毫无作为。

巴菲特同样强调现金分红的重要性,事实上这也是BRK能够如此成功的核心原因之一。BRK旗下的公司经理做好公司运营,所有的自由现金流汇到BRK总部(等同于现金分红),所有资本配置的工作由巴菲特本人来完成。不管是BRK旗下的保险公司,还是实业企业,就像一个个印钞机,现金汇总到BRK,投资下一个喜诗糖果,复利向前,滚雪球,终成世界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